有效的數據管理需要多維度的思考,它要求從業(yè)者同時把握數據從構建到產生價值的演進路徑,以及在不同粒度上審視數據的視角。理解并應用"價值鏈-范圍"視角矩陣,能幫助數據團隊更全面、更系統地開展工作。
一、 理解"價值鏈-范圍"視角矩陣
這個矩陣由兩個相互獨立、但緊密結合的維度構成:
(一)價值鏈視角
價值鏈視角是價值演進維度,聚焦數據生命周期中價值如何逐步深化和實現的五個關鍵階段。
研發(fā) (Build): 核心目標是構建功能。關注技術實現,包括選擇工具(數據庫、計算引擎、編程語言)、搭建存儲系統、設計并開發(fā)數據處理流程(ETL/ELT)。
運行?。ǎ希穑澹颍幔簦澹骸『诵哪繕耸潜U险_執(zhí)行。關注系統穩(wěn)定性,包括監(jiān)控作業(yè)運行狀態(tài)、確保數據處理按時完成、驗證結果準確性、處理故障告警、保障服務可用性。
資源?。ǎ遥澹螅铮酰颍悖澹骸『诵哪繕耸抢斫鈹祿倔w。關注數據本身,定義和分類數據、建立數據目錄、梳理數據血緣、評估數據質量、理解使用場景。
資產 (Asset): 核心目標是量化數據價值。關注經濟屬性,計算數據成本、評估數據效益、分析投入產出、按價值優(yōu)先級分配資源。
業(yè)務?。ǎ拢酰螅椋睿澹螅螅骸『诵哪繕耸球寗訕I(yè)務提升。關注數據本質,確認數據是業(yè)務的真實映射、識別支撐業(yè)務目標和決策的關鍵數據、利用數據洞察優(yōu)化流程、改進產品、提升體驗、發(fā)現新機會。
(二)范圍視角
范圍視角是信息粒度維度,聚焦觀察數據的層級范圍,由細到粗分為原子、局部、全局三級。
原子?。ǎ粒簦铮恚椋悖骸∽罹毩6取jP注單個數據項,如一個數據庫字段、一個配置參數、一個作業(yè)實例的運行日志、一個指標的具體數值。
局部 (Local): 中間粒度。關注一個邏輯單元或模塊,如一個完整的ETL流程、一個數據模型/數據集、一個具體的業(yè)務功能、一個部門內部的數據應用。
全局?。ǎ牵欤铮猓幔欤骸∽詈暧^粒度。關注整體系統或業(yè)務全景,如整個數據平臺、跨部門/系統的數據流、企業(yè)級數據資產目錄、端到端的核心業(yè)務流程、公司戰(zhàn)略目標。
由數據管理者的組織規(guī)模決定,一個數據管理者的原子范圍可能會是另一個數據管理者的全局范圍。因此,范圍視角是可以層層嵌套的,這取決于不同管理者的管理規(guī)模。
(三)"價值鏈-范圍"視角矩陣
價值鏈遞進與循環(huán):由業(yè)務需求發(fā)起,研發(fā)、運行、資源、資產、業(yè)務五個階段是遞進的,并形成閉環(huán)。新業(yè)務需求又驅動新一輪循環(huán)。
范圍層級遞進:理解原子是基礎,整合局部形成視圖,最終在全局獲得整體洞察。決策需考慮對上下層級的影響。
矩陣正交性:價值鏈的每個階段,都需要在原子、局部、全局這三個范圍層級上進行思考、決策和執(zhí)行。
二、 矩陣的應用:指導數據管理實踐
這個矩陣不是理論框架,而是指導數據管理工作的實用工具。
(一)定位工作重心,明確目標
舉例2個場景:
1、研發(fā)視角
當你在進行技術選型,你需要同時考慮:這個工具對這個字段的處理效率如何(原子)?它能否滿足我這個數據處理流程的需求(局部)?它是否符合公司整體的技術規(guī)范和未來規(guī)劃(全局)?
2、資產視角
當你在評估數據價值(資產階段),你需要同時考慮:維護這個關鍵字段的成本和它帶來的直接效益(原子)?這個數據集對某個業(yè)務線(如營銷活動)的總貢獻是多少(局部)?公司整體數據資產的投資回報率(ROI)如何(全局)?
(二)避免視角缺失,全面決策
舉例2個常見的決策失誤:
1、只關注研發(fā)階段的原子級優(yōu)化(如極致代碼效率),可能忽略全局架構的擴展性問題,導致未來難以維護。
2、只關注業(yè)務階段的全局目標(如"提升客戶滿意度"),如果缺乏對原子級數據質量(基礎數據工作準備的是否扎實)的關注,目標將難以落地。
(三)促進團隊協作,統一語言
研發(fā)工程師側重價值鏈的"研發(fā)/運行"和范圍的"原子/局部",數據治理專員側重"資源/資產"和"原子/全局",業(yè)務分析師側重"業(yè)務"和"局部/全局"。
矩陣提供了共同的語言框架。當討論一個數據問題時,可以明確:我們是在價值鏈的哪個階段討論(是運行故障?資源定義不清?資產價值評估?)?我們在關注哪個范圍層級(是某個字段問題?某個流程問題?還是整體影響?)。這有助于團隊精準定位問題,高效協作。
(四)識別改進機會,系統優(yōu)化
舉例2個場景:
1、如果發(fā)現某個局部流程(范圍:局部)在運行階段(價值鏈:運行)頻繁出錯,可能需要回溯到研發(fā)階段(價值鏈:研發(fā))的設計是否合理(范圍:原子/局部),或者檢查該流程依賴的源數據質量(價值鏈:資源,范圍:原子)。
2、如果全局業(yè)務目標(價值鏈:業(yè)務,范圍:全局)難以達成,可以利用矩陣向下拆解:是哪些局部業(yè)務模塊(范圍:局部)的數據支撐不足?這些模塊依賴的關鍵原子數據(范圍:原子)質量或獲取是否存在問題(價值鏈:資源/運行)?或者資產視角(價值鏈:資產)顯示投入不足?
矩陣提醒我們,在每個價值鏈階段的任務中,都要有意識地思考:我是否考慮了原子、局部、全局這三個層面的影響和需求?
對數據管理的難題和障礙,構思和設計解決辦法,應跳出問題本身所在的價值鏈或范圍尋求突破。
三、 總結
"價值鏈-范圍"視角矩陣揭示了數據管理的兩個核心維度:
1、縱向(價值鏈):數據如何從技術構建走向業(yè)務價值(研發(fā) -> 運行?。尽≠Y源 -> 資產?。尽I(yè)務)。
2、橫向(范圍):在任何價值創(chuàng)造階段,都需要在微觀(原子)、中觀(局部)、宏觀(全局)三個信息粒度上開展工作。
掌握并應用這個矩陣,有助于數據工作者:
1、更清晰地定位自身工作和目標。
2、更全面地思考問題,避免視角盲區(qū)。
3、更系統地進行決策和優(yōu)化。
4、更高效地與不同角色協作。
數據管理的效果,在于能夠在這張矩陣的不同"格子"間靈活切換,確保在每個價值創(chuàng)造環(huán)節(jié),都能在合適的粒度上提供正確的支撐。
注: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